财政部会计司
《会计人才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制了宏伟蓝图。
一、坚持正确指导方针,把握会计人才建设的基本原则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这一指导方针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会计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有益做法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会计人才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经济社会越发展,会计作用越凸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会计人才建设始终是紧紧围绕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实行统收统支财政经济体制,会计人才建设积极进行了相应探索,统一了全国混乱无序的会计制度,有力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会计人才队伍。改革开放时期,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会计人才迅速进行转型,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服务并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向纵深领域发展。后金融危机时期,虚拟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风险防范迫在眉睫,客观上对高端会计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因为如此,《会计人才规划》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任务。”
人才培养重在使用,实践出真知、出人才,这同样是规律。会计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培养会计人才不是最终目的,合理使用、科学使用会计人才,让会计人才产生效益才是关键。会计人才建设强调“以用为本”,就是强调会计人才要重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才在做好传统会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提升高端管理才能;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鉴证和咨询等服务,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和服务水平;会计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实地调查、理论科研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会计管理工作者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求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会计改革的新内容和新方法,不断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正因为会计实践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为会计人才拓展事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并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检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二)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回顾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历史,始终都是通过不断健全制度和创新机制加以实现的。以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市场准入制度和相关机制为前提,形成了全国上千万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合理界定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副高级)三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强化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建立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加快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步伐,建立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表彰会计先进工作者,建立了会计人才评选表彰管理制度及相关机制;提高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建立了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管理制度,等等。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客观上对健全会计人才管理制度和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要求我们相应修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无纸化考试情况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予以明确;随着总会计师在单位内部管理中作用的日益增强,要求我们相应修订总会计师条例,进一步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能和地位;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要求我们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随着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要求我们完善相关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随着境外会计资格在国内的无序进入,要求我们健全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等等。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是基础,机制是保障。健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人才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是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战略重点。正是因为认识到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会计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体现会计人才价值的会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建设各项制度,营造会计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才的创造力。”
(三)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我国会计人才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推进会计人才建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目前,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教授职称以上的会计教育工作者等高层次会计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尊重。追求自初级会计人才成长为中级会计人才,自中级会计人才成长为高级会计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人才发展奋斗的层级目标。在会计人才队伍中,高级会计人才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而是应当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实现高层次会计人才在会计人员中达到50%的发展目标,《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以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工程为重要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带动会计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会计人才又是分层次的,既需要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也需要大量从事日常工作的初中级会计人才。我们在强调会计人才建设“高端引领”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初中级会计人才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相匹配。会计人才建设强调“整体开发”,就是要实现会计人才结构的整体开发,实现会计人才素质的整体开发,实现会计人才分布的整体开发。为统筹推进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会计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统筹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会计人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的会计职业道德精神,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规划战略目标,引领会计人才建设发展方向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这一战略发展目标从总量规模、素质结构、国际竞争力、使用效能等多个方面对会计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增加人才资源总量,壮大会计人才规模。
会计人才规模是会计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以及会计管理工作者等各类会计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会计人才总量已近千万。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现有的会计人才将难以满足需要。《会计人才规划》要求“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并进一步提出“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的量化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
这一目标的制定,一方面充分考虑了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不断多样化,经济业务不断复杂化,国际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化,对各类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企业为例,2009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1.1万家,集体企业3万家,外商企业17万家,此外还有千万户中小企业,并且企业规模还在不断壮大、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以平均每家规模以上企业10名会计人才、每家中小企业1名会计人才计算,全国就需要1300多万会计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兼顾了提升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每年40万人的增幅低于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数,《会计人才规划》没有单纯追求粗放型的数量增长,而是有意识地适度控制会计人才规模,试图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畅通退出机制等措施来提高会计人才队伍的质量,实现集约型增长。因此,40%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二)提高人才素质水平,优化会计人才结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学历教育体系,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能力评价等工作,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人才比重逐渐增大;通过健全各项制度,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为指导,基本形成了层次清晰的会计人才结构。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会计人才素质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较大比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会计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为例,截至2009年底,高级为9.4万人,中级为127万人,初级为256万人,高、中、初级比例为1:13.5:27(或2.5:32.5:65)。呈现出初级人才供过于求,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针对这一现状,《会计人才规划》提出了“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要求。
要通过调整知识结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鼓励从业人员持续参加在职教育等手段,实现《会计人才规划》中提出的“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到达80%”的要求;要加快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培养,适度推进中级会计人才建设,切实提升高、中级会计人才的比例,逐步向以相当数量高级人才为引领、大量中级人才为主体,辅以相应数量初级人才为基础、体现人才发展客观规律的合理结构过渡,分步实现《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目标。
(三)增强人才竞争优势,提高会计人才规模效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就必须增强人才竞争优势。由于起步较晚等因素,我国目前能够参与国际业务或交流的会计人才数量仍然不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必须培养出一批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代表我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逐步由点到面,建成一批会计人才高地,发挥团队优势,抢占制高点,造就一支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队伍。《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了“会计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的要求。
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当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面向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二是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优秀、执业经验丰富、谙熟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会计审计市场执业的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三是在高等院校培养造就一批具备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完备的知识结构,活跃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持续繁荣发展。
(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健全会计人才体制机制。
《会计人才规划》提出,要实现“会计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断健全”,就是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人才使用效能。
从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来说,要构建人人皆能成才、人人都得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会计学历教育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培养和开发会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挥会计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用人单位来说,要以盘活会计人才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目标,将人才评价机制与人才使用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以会计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会计人才评价方式,优化会计人才评价手段,拓宽会计人才评价渠道,通过“凭才干、论业绩、讲贡献”来评价会计人才。二是构建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会计人才使用机制。通过强化公平竞争、促进岗位流动、匹配业绩贡献与薪酬待遇等措施,科学合理使用会计人才,形成有利于会计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从行业主管单位来说,要建立各级财政部门扶持培育、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服务规范、人才自主择业的会计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通过建设多层次会计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会计人才市场,完善会计人才市场配置功能,畅通会计人才流动渠道,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会计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会计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三、明确“四大”任务,统筹会计人才建设全局
任务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会计人才规划》明确的指导方针是纲,确定的发展目标是目。举纲明目之后,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任务。《会计人才规划》依据会计人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未来我国会计人才工作的“四大”主要任务。
(一)着力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这既为我国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巨大机遇与舞台,也为我国会计行业培育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为贯彻“走出去”战略,我国建立并实施了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响应G20会议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需要企业会计人才既能熟练运用会计准则,又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贯彻实施,需要企业会计人才既懂会计,又懂现代企业管理。为加快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日前发布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将此作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支撑,需要企业会计人才既熟悉会计实务,又掌握信息技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将大力发展虚拟经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衍生金融产品必然增加资本市场的风险,必须加强会计管理,推动会计管理创新,需要企业会计人才既精通会计专业技术,又熟知金融知识和金融市场管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管理的触角已由单纯的境内逐步向全球进行延伸,企业会计人才身在其中,既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境外的会计规则和法律制度,又需要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谈判规则和相关宗教、文化背景……
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巨大变革和挑战。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已列入议事日程,并已逐步推开,迫切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人才转变传统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按照企业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行知识更新。为加强政府绩效考核,强化资产管理,政府会计改革已探索多年,并将列入改革议程,我国广泛参与国际政府会计制度研究,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政府会计理念,企业会计准则中成熟理念被逐步应用到政府会计之中,由此需要行政单位会计人才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体系,积极应对。
《会计人才规划》以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才为重点,提出“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000人;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30000人”,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有关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拓宽会计人才的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力争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平稳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中介行业。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56号),提出了“重点扶持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积极促进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努力形成200家左右能够为大中型企业单位及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管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人才是关键,必须有大一批专业素质优秀、职业经验丰富、职业道德良好、谙熟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会计审计市场执业的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支撑。
《会计人才规划》以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为重点,提出“到2015年,培养造就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2000人,推荐其中50名左右的高端人才到国际性或区域性会计审计组织任职或服务”,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
国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一项重大的会计改革都是理论先行。会计理论创新离不开会计理论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与之相适应,客观上要求会计不断深化改革,会计理论创新成为了客观需要,必须有一批高端的会计理论人才作为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积极应对,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在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同时,必须通过增强我国在国际通行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加我国在国际规则谈判中的砝码,降低我国企业、组织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需要有一批具备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完备的知识结构,活跃于国际学术领域的会计理论人才作为支撑;振兴和繁荣中国会计理论,使我国的会计理论屹立于世界会计理论之林,受到世界认可和尊重,必须以一批国际尖端的会计人才作为支撑,引领和带动整个会计学术队伍建设。
回顾历史,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先后涌现了葛家澍、娄尔行、杨纪琬、杨时展、阎达五等一批会计大师,他们不仅在推动我国会计理论创新方面成绩卓越,而且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会计人才,备受世人尊重。然而,近年来,受种种原因影响,国内会计学术氛围比较浮躁,理论创新乏善可陈,会计大师的身影难现,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振臂一呼,引领、带动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影响和辐射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攀登新的理论高峰。
立足当下,我国已广泛参与各类国际会计组织工作,中国声音已成为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音符。我国三十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取得改革成就和经验,值得中国会计人去梳理、去总结、去提炼、去发扬光大,这也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会计人才规划》以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为重点,提出“到2015年,新增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40人;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60人”,力争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四)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
会计人才是一个整体。推进会计人才建设,不能仅仅抓住会计人才中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部分,要在抓好重点领域高端会计人才建设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推动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的均衡发展。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包括在企事业单位中未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中高级经理职务以下的从业人员、科研院校中副教授和副研究员职称以下的教师、农村财会人员以及其他专门会计人才,等等。从我国会计人才的结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在短时间内,这些会计人才将仍然占我国会计人才总量的较大比重。他们数量多,分布广,既承担着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以及社会中介审计、会计理论研究等领域各项基础性工作,又是各领域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储备;既服务于企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理论研究等经济管理领域,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反腐倡廉等社会管理领域。无论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还是从会计人才发展的全局来看,都应当高度重视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建设。
《会计人才规划》提出“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力争将我国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蓝图已然绘就,目标宏伟而清晰。为将壮美的蓝图变为会计人才发展的现实,《会计人才规划》制定了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等十大政策措施,规划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等六大工程,期待着各级会计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狠抓落实,期待着每一家用人单位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期待着每一位会计人才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全心投入、众志成城,共同创造中国会计行业的美好未来。
|